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1. 请作者规范在论文撰写过程中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使用。职称评定已有AI检测率的要求。

2.学报不刊发中小学学科教学类论文,请相关投稿作者另投他刊。

3.请在投稿的正文中,将作者的学历、职称等信息上传完整;在投稿步骤中,将文章题目信息上传。否则系统按照自动退稿处理。

 

访问量:307822
日访问量:0

成人教育研究

  • 成人教育教师情感劳动的困境与教育家精神的赋能路径

    蔡静;

    成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依赖于教师情感劳动的有效实施,教育家精神在其中发挥关键引领作用。当前,成人教育教师情感劳动面临价值认同模糊、劳动强度加大和实施难度增加等困境。教育家精神能够通过认知赋能强化价值认同,通过意志赋能调节劳动强度,通过行动赋能降低实施难度。制度保障、文化培育和能力提升三者形成合力,可以确保赋能实践有效开展。

    2025年06期 No.180 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2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试论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我国老年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框架、能力建设与重点任务

    陈超贤;

    中国式现代化是需要应对规模巨大人口老年化的现代化。积极应对日趋加重的人口老龄化,是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而推进老年教育现代化,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梳理老年教育现代化的缘起、发展脉络与内涵,进而分析其基本框架,即包含价值引领增加社会认同的理念体系、充分保障老年人教育权益的制度体系、组织有序协同高效并重的管理体系及供需匹配特色显著可持续的服务体系,以及四大核心能力,即党的领导能力、政府行政能力、社会参与能力、老龄市场活力,并明确当前推进老年教育现代化的重点任务。

    2025年06期 No.180 1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5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全球成人学习和教育政策的渐进演变——基于《成人学习与教育全球报告》系列

    刘应兰;陈奕皇;

    基于渐进决策模式对全球成人学习与教育政策演变进行梳理,可将政策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出台成人教育专门法律政策,探索终身学习理念的初步介入与基础构建阶段;二是关注弱势群体学习需求,扩大成人教育普及面的深化介入与全面推广阶段;三是重视数字素养教育和国家资历框架建构,强调可持续发展和公民教育的高度介入与持续优化阶段。全球成人学习与教育政策的渐进式演变逻辑为:政策基础的连续性、政策目标的明确化与深入化、政策调整的渐进性。全球成人学习与教育政策的渐进式演变,推动了全球各国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提升了成人教育质量和普及程度,但也存在政策响应速度与教育环境变化不匹配、跨部门协调难度大等局限。全球成人学习与教育政策渐进式演变的优势与局限并存,为我国成人教育政策的持续优化提供国际化视角,拓展我国成人教育政策实践的空间。

    2025年06期 No.180 2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0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职业教育研究

  • 职业教育政策评估的问题审视与优化建议

    崔志钰;崔景贵;

    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是职业教育政策生命周期的重要环节。职业教育政策评估存在着诸多现实问题,主要表现为评估主体角色不清、职责不明,评估内容维度不全、标准缺失,评估方式简单应然、偏重定性。优化职业教育政策评估,一是要通过资质认定、扩大代表性、建立约束机制等方式促成评估主体专业化,二是可以从政策目标、目标群体、执行主体等方面确定维度以保证评估内容系统化,三是通过分层分类评估、分区域评估、合理选择评估样本等方式保障评估客体全息化。

    2025年06期 No.180 29-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1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论述的理论内涵、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

    蒲文彬;叶林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职业教育发表了系列重要论述,并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其改革与发展蓝图进行了深度规划,构建了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理论体系,并围绕职业教育的战略定位、功能定位及未来定位展开论述,其理论内核深刻反映了三大价值取向:呼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使命;教育的公平正义与实现立德树人理念以及现代职教改革服务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为此,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拓展教育范围,推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要发展人人,深化产教融合,提升职教人才培养质量;要成就人人,汇聚职教力量,培养有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以此来助推职教强国的建设。

    2025年06期 No.180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5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共产党运用工匠精神的生动实践与基本经验

    王玉娥;

    工匠精神成为全社会的关注热点,事关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是推动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精神动力。探寻中国共产党践行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来运用追求卓越、一丝不苟、精雕细琢、独具匠心等工匠精神的生动实践,从加强顶层设计、注重干部培养、强化源头培育、丰富社会滋养、重塑企业文化等方面为我国弘扬培育工匠精神提供精神支撑和实践镜鉴。

    2025年06期 No.180 4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4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师教育

  • 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教师培养政策回眸与前瞻

    邓锐;冷瑞;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小学教师培养,小学教师培养政策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该政策嬗变的价值旨向具体体现在需求层次、培养质量、培养体系、培养内容四个方面。小学教师培养政策的发展趋势是实施政策倾斜,促进城乡小学教师队伍均衡发展;加大政策力度,支持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发挥政策功能,强化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强化政策导向,引领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

    2025年06期 No.180 5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9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教育强国背景下在职教师培训的政策演进、特征与展望

    冯景波;汪伟旭;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职教师培训政策历经了起步探索、调整恢复、发展完善及巩固深化四个关键阶段,各阶段在需求定位、目标设定、评价体系及地域分布上展现出鲜明的演变特征,有力促进了培训质量的持续提升。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策略之一,在职教师培训将在建设教育强国与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指引下,聚焦数字化技术应用、法治化体系建设与终身教育理念的融合,紧跟时代步伐,致力于培育卓越的教育人才,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2025年06期 No.180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7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师模式”对培养高质量小学教师的启示——兼评《为了教育的明天》

    花文凤;刘欢;

    以教育家精神助推的“四有好老师”培养是实现教育强国的重要师资保障,更是建设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应有之义。针对培养高质量小学教师存在的问题,文章通过对“中师生”“中师品格”的充分阐释,揭示了中师生群体呈现的家国情怀和多才多艺的典型特质,以及“身正为范、学高为师”的中师品格。在未来小学教师培养中,要注重小学教师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并且从“中师模式”“中师教育”所构建的综合培养模式的实践取向中汲取养分。

    2025年06期 No.180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5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数智赋能边疆中小学教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模式创新研究

    李朝有;杨琼;

    边疆中小学教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关乎教师素养提升与边疆育人质量。当前,边疆中小学教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素养不高,“三个不清楚”的问题依然突出。依据利益相关者理论,通过深入分析教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中利益相关者诉求关系,构建“理论支撑-定位清晰-主体明确-技术赋能-实践创新”的培训新模式。结合对云南民族地区1000多所中小学1198名教师、学校管理者等的调查数据分析,通过数智技术赋能,构建共建共享的智慧资源池、虚实融合的立体化学习生态、动态更新的知识供给体系,提升培训目标的达成度、培训内容的精准度、培训结果的有效度,助力边疆中小学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5年06期 No.180 69-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8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育数字化

  • 教育数字化:构建无边界学习“新地图”

    马丽;鲁金凤;

    “无边界学习”旨在通过打破时间、空间、主体和资源限制,构建适应未来教育的新边界。近年来,我国通过政策引导、理念更新、教学范式创新及实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教育方案。然而,当前在观念、资源、技术和制度方面仍存在挑战。未来可通过转变观念、优化资源配置、升级技术以及创新制度体系等措施,构建无边界学习“新地图”。这一“新地图”不仅是打破传统学习的路径图,更是整合多元学习资源的导航图、个性化学习的路线图、教育生态系统的全景图以及面向未来的学习能力培养图,将推动数字教育走向世界,实现学习无边界。

    2025年06期 No.180 7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6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学术主体性与工具依赖之间的张力: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赋能人文社科研究?

    于汝霜;王苗苗;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学术界迎来科学研究“第五范式”变革。在此背景下,研究聚焦人文社科研究中选题、文献综述等研究过程的各个环节,探究研究者是如何与生成式人工智能互动的。研究发现: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够激发学术思维、拓展学术视野、提升研究效率,并兼任工具、辅助者和合作者的角色。但实际上,研究者的批判性思维和价值判断仍是创新的关键。实现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需探索一种融合传统研究智慧与现代技术优势的新型研究范式。

    2025年06期 No.180 8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2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乡村教育

  • 流动背景下教育家精神引领乡村教师扎根成长

    刘鑫;

    流动背景下,乡村教师从“公共服务者”收缩为“个体化生存者”,由“农民化教师”转变为“市民化教师”,从“文化代言人”沦落为“被动适应者”。教育家精神以其能够“唤醒社会责任、激活劳动品质、筑牢文化自信”的独特价值,为破解乡村教师的成长困境,实现扎根成长提供精神支撑与实践指引:坚定理想信念,重塑“公共服务者”的责任自觉;绘制成长蓝图,搭建“乡土性+现代性”的素养体系;传承师道文化,彰显“素其位而行”的教育行动。

    2025年06期 No.180 9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3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数智时代乡村教师网络研修的媒介场景变革机遇、挑战及优化路径

    赵钱森;张雨婷;

    数智技术作为推动教育创新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为乡村教师网络研修媒介场景变革带来全新的机遇。数智时代媒介技术为乡村教师带来“无边界”的网络研修场景,时空场景重塑“城乡共生”的乡村教师网络研修模式,交互场景赋予乡村教师网络研修“离乡-入乡”身份角色。然而,乡村教师网络研修媒介场景也隐匿着多重挑战,媒介技术工具性逻辑遮蔽网络研修的乡村教育情境,时空场景“符号”表达侵占乡村教师网络研修的乡土文化,交互场景“泛在化”联结致使乡村教师网络研修投入表层化。为此,优化时空场景,实现乡村教师网络研修媒介场景“在地化”融通;关注主体地位,重塑乡村教师网络研修媒介场景能动性与人文性;人技需供协同,完善乡村教师网络研修媒介场景支持机制。

    2025年06期 No.180 99-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2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高等教育研究